大连理工大学梁红伟教授、常玉春教授团队:通过提高晶体质量增强 β-Ga₂O₃ 薄膜的光电突触可塑性
由大连理工大学梁红伟教授、常玉春教授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发布了一篇名为 Enhancing the photoelectric synaptic plasticity of β-Ga2O3 films via improving crystalline quality(通过提高晶体质量增强 β-Ga2O3 薄膜的光电突触可塑性)的文章。
1. 项目支持
该研究受到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(博士科研启动项目)(Grant Number :2023-BSBA-028)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(Grant Number :DUT24BS008)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(Grant Number :2023A1515110064)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Grant Number :2023YFB4503003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Grant Number :62304030和62104024)、2022 年工业强基工程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(No. TC220A04A-49)。
2. 背景
仿生突触集存储和处理功能于一体,被认为有望解决冯·诺伊曼架构计算固有的硬件冗余、高功耗、存储与计算分离所引发的延迟等问题,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。相比广泛研究的电学仿生突触,光电仿生突触具有非接触式、高速传输、低串扰、波长复用及并行操作等优势,因此在智能传感器、神经假体以及仿生视觉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。工作于日盲紫外波段(SBUV,200–280 nm)的光电仿生突触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,能显著简化信息处理过程,并实现高精度目标检测。这使其在空间探索、火灾预警、军事通信与仿生视觉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。相比其他 SBUV 敏感材料,β-Ga2O3 具备禁带宽度位于 SBUV 波段中部、高稳定性、对偏振光敏感、易制备等优势。 然而,由于传统观点认为 Ga2O3 材料的光电突触可塑性源于氧空位等缺陷,因此,高结晶质量的 β-Ga2O3 很少被用于光电仿生突触。
3. 主要内容
传统观点认为,Ga2O3 的光电突触可塑性主要归因于材料中的氧空位等缺陷,因而高结晶质量通常被视为不利因素。然而,在该研究中,研究团队通过提高 β-Ga2O3 异质外延薄膜的晶体质量,显著增强了光电突触器件的突触可塑性,使其恢复时间从 0.22 s 延长至 3.05 s。受此启发,研究团队进一步采用质量更高的 β-Ga2O3 同质外延制备光电突触器件,将器件的恢复时间进一步延长至 40 s 以上。此外,该器件展现出多种突触功能,包括多级存储、短时记忆(STM)和长时记忆(LTM)。同时,该器件在 1-10 V电压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,具备模拟人眼虹膜功能的潜力,并能在高温(630 K)条件下正常工作。结合薄膜的 PL、XPS 等表征分析,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高质量 β-Ga2O3 薄膜所表现出的突触可塑性来源于其固有的间接带隙特性。
4. 研究亮点
提升晶体质量可以增强 β-Ga2O3 薄膜的突触可塑性;
优化后的器件展现出多级存储、短时记忆(STM)与长时记忆(LTM)等功能;
该器件表现出优异的电压稳定性及高温可工作性。
5. 总结
该研究通过结合 β-Ga2O3 薄膜特性以及对应的光电突触器件性能,表明氧空位并不是导致 β-Ga2O3 材料的突触可塑性的唯一因素,β-Ga2O3 固有的间接带隙结构同样会导致 β-Ga2O3 材料具备突触可塑性。此外,基于高质量 β-Ga2O3 薄膜的光电突触器件具有良好的电压稳定性,并且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。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 β-Ga2O3 基 SBUV 器件的理解,也为其设计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6. 图文示例
图 1:(a)S1 的 XRD 2θ-ω 扫描谱;(b)S1-S4 的(-201)反射面的XRD摇摆曲线;(c)S1-S4 的透射光谱。
图 2:(a)在 β-Ga2O3 异质外延薄膜上制作的器件示意图;(b)DS1-DS4 的 Idark;(c)DS1-DS4 的 I254。
DOI:
doi.org/10.1016/j.jallcom.2025.179771
本文转发自《亚洲氧化镓联盟》订阅号